最近,大米供应与价格问题广受关注。在国内,8月上旬以“五常大米”著称的黑龙江省五常市遭遇持续强降雨,发生严重洪涝灾害。国际上,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最新数据,受印度等国限制大米出口影响,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涨至近12年最高水平。
多重因素影响之下,今年中国国内大米供应状况如何?五常稻田如何恢复生产?怎样确保全国水稻生产安全?
针对受灾稻田,当地采取措施加快恢复农业生产:组织多方力量抢排田间积水,对已有排水工程深挖扩容、清淤除障,无排水工程的挖排水沟、积水坑、架设水泵;成立灾后技术指导组,对农户“一对一”提供帮助,在受灾较重地块喷施叶面肥,促进农作物灌浆、成熟。
对受灾农户,通过保险等方式减少损失。目前,五常市耕地农业保险投保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%。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五常支公司农险客户经理张强介绍,灾害发生后,公司及时通过卫星定位并运用无人机对受灾地块进行航拍、查勘,核查登记灾情,及时向农户介绍相关情况和农业保险理赔流程,进行快速赔付。
五常稻田受灾对“米袋子”影响几何?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五常大米这一单品类的市场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,但对全国大米供应影响有限。
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野认为,灾情会对五常大米的供应和价格造成一定影响,但不太可能产生较大波动,当地正有针对性加强支持力度,帮助农户、企业渡难关,巩固提升大米产业链。
五常市地大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磊说,部分稻田受灾来水快、去水也快,对五常市整体粮食生产影响有限。另外,五常水稻主栽品种稻花香2号价格本身一直处于高位,不太可能因为局部受灾而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。
从全国范围来看,五常大米种植面积、产量所占比重均较小。以2022年为例,全国稻谷播种面积达到4.42亿亩,五常水稻种植面积占比不到6‰;全国稻谷产量4169.9亿斤,五常优质水稻产量26亿斤,占比约6.2‰。
国内部分地区水稻生产受灾的同时,国际上的消息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于大米供应的担忧。8月4日,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,7月粮农组织大米价格指数上涨2.8%,同比增长19.7%,创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,增长主要源于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印度7月20日宣布禁止除蒸谷米以外的大米出口。
国际大米市场波动将对中国市场产生什么影响?农业专家分析,无论是从进口占比还是国内产需形势来看,中国大米供应都有足够保障。
进口方面,根据海关总署数据,近年中国年进口稻谷及大米数量最多的一年为619万吨,占当年国内稻谷产量比重约2.97%,而且进口主要是为了品种调剂。
国内产需方面,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,稻谷产量自2011年起一直维持在2亿吨以上,产需有余,储备充足,自给率超过100%。8月23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全国早稻丰收,总产量566.7亿斤,比上年增加4.3亿斤。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彭超认为,今年早稻增产,中晚稻长势整体良好,个别地方水稻受灾对全国稻谷供需基本面影响有限,同时中国大米进口来源多元化、相对稳定。总的看,全国大米市场平稳运行具备稳定自给的基础。
售前咨询:0371-23277678
销售总经理:赵东林 13613781988
邮箱:13613781988@139.com
地址: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葛岗镇产业园区3排3号